2025年5月10日下午,北京通州三昧艺术馆,一场关于新闻宣传AI工具的实操培训课在此热烈展开。此次活动由新闻培训网与跃彩传媒智库联合主办,特别邀请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、香港经济导报原驻京首席代表、采编部主任、高级记者姚赣南担任主讲人。本次培训采取线上+线下同步授课。

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、香港经济导报原驻京首席代表、高级记者姚赣南
在智能时代,AI工具为文字、图片、视频创作开辟了新路径,但也带来了诸多困惑。课程前言中提到,不少人在使用AI时容易走入误区、不慎踩坑,甚至疑惑为何自己用AI生成的稿件质量欠佳。实际上,创作效果不理想,一方面源于对AI功能不够熟悉,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;另一方面,输入指令的精准度、选用工具的适配性等,都会影响最终输出成果。
姚赣南老师围绕“新闻宣传AI工具实操及避坑攻略”这一主题,详细讲解了AI写作认识的六大误区,包括完全依赖AI、缺乏校对编辑、忽视上下文语境等。同时,深入分析了用AI生成文章效果不佳的原因,如AI缺乏情感理解、数据质量参差不齐、算法存在局限性等。
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AI工具环节,姚老师推荐了20余款文生文、文生图、文生视频的AI工具,并强调“工具无优劣,关键在适配”。他还分享了理清用AI写作思路的方法,提出在新闻写作中可采用“三步法”:明确受众与主题,善用AI提效,人工润色点睛。针对不同文体,如消息、通讯、评论、公文、诗歌等,姚老师更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了用AI创作的诀窍。
此外,姚老师还给出了AI创作避坑攻略,提醒大家注意AI工具可能存在的人文关怀缺失、错误信息传播和观点偏差等问题,使用者需具备辨别能力。
课程结尾,姚赣南老师语重心长地总结道:“今天,我们一起学习了用AI创作与避坑的方法,课后一定要多练、多用,熟能生巧。AI虽为强大的工具,却无法替代我们的思考与创造力。好的新闻作品离不开采访与思考,这正是AI难以复制的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,以AI为重要辅助工具,而非依赖。用自己的双眼观察世界,用自己的头脑分析问题,用自己的内心感受生活。在字里行间,在图文、视频中融入独属于自己的真挚与热忱,书写新的华章。”

培训现场
课程结束后,学员们反响热烈,纷纷表达自己的收获:
1. 武汉的一位宣传干部说:我听过类似的报告三个,姚老师讲得最好。受众明确,针对性实用性极强,特别容易下手实操。同时又客观地评价AI不足,人们就可以有目的地弥补,使作品完美些。姚老师探索了二三年,在新闻界可以说是拓荒牛!
2. 上海的一位企业通讯员说:之前是对AI工具的初步了解及学习。今天是对工具的具体运用有了深入了解,学会单个运用,以及结合多个工具联用,将玩转AI。
3. 山西的一位资深通讯员说:姚老师今天讲AI分享课,目标明确,逻辑思维清晰,特别是如何用AI写消息和通讯,怎样向AI发出指令、要求等,使我受益匪浅,谢谢老师。
4. 北京的一位宣传干部说:姚老师回答问题很好,抓住核心,简明扼要,态度平等,有亲近感。
5. 上海一宣传干部说:点赞!理科思维方式就是0K!共同在各领域推进对Al的应用
6. 一学员说:我有个不成熟的建议,能否在图文、攝影、视频作品中多点内容,让我们这些少用文字表达却常用图形表达的人们把兴致调动起来,水平提高些!
此次培训课为参与者们提供了一次系统学习AI工具在新闻宣传领域应用的宝贵机会,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,学员们将借助AI工具,写出更多优质的新闻产品。
此次培训视频课程,一周后我们将上传至《老记说事》视频号小店橱窗内,供网友们选择和学员回看。扫描下方二维码,了解更多好课。(文图:大齐)
